最新公告:
TEl:400-123-4657
联系我们星空体育 详细
电话:
400-123-4657
邮箱:
admin@youweb.com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培育技术
当前位置: 星空体育 > 培育技术

培育技bob.com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3-05-25 点击量:715

  bob.com水培是一种通过营养液进行的无土栽培技术[1-2],通常情况下,栽培时一部分根系在空气中,另一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现介绍几种水培技术,以期为植物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营养液膜技术(NFT)是水培方法之一,其通过在培养床底部形成一层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浅层,使得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实现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目的。该技术造价低廉、易于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

  1.1.1 种植槽。种植槽根据种植的植物个体大小而异bob.com,对于大株型植物来说,长、宽、高分别为10~25 m、25~30 cm、20 cm,所用材料为白面黑里、0.1~0.2 mm厚的聚乙烯薄膜。为了改善植物的吸水和通气状况,可在槽内底部铺垫一层无纺布。对于小株型植物来说,可用水泥或玻璃钢制成的波纹瓦作为槽底,宽度100~120 cm、深2.5~5.0 cm、槽长20 m左右,坡降1∶70~100。一般波y瓦种植槽都架设在木架或金属架上,槽上加盖厚2 cm左右的有定植孔的硬泡膜塑料板作槽盖,使其不透光。

  1.1.2 贮液池。贮液池设于地平面以下,可用砖头、水泥砌成,里外涂以防水材料,也可用塑料制品、水缸等容器。其容量因植物和栽培数量而异,大株型植物按3~5 L/株、小株型植物按1.0~1.5 L/株计算。通常情况下,贮液池容量越大,营养液越稳定,当然成本也随之增加。

  1.1.3 营养液循环流动装置。该装置的作用在于使得营养液分流再返回贮液池中,以供再次使用。其通常包括水泵、管道及流量调节阀门等部分[3]。

  1.1.4 辅助设施。辅助设施主要用于控制营养液的供应时间、流量、电导度、pH值和液温等,包括相应参数的控制器。

  1.2.1 种植槽准备。种植槽要求平展、不渗漏,且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此外,种植槽放置时保持一定坡度,通常以1/100~1/80为宜,以便营养液能够循环流动。坡度过大则流速过快,影响根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坡度过小则流动不顺畅,也会造成营养物质利用率不高。

  1.2.2 育苗与定植。大株型植物育苗时,通常采用固体基质或有多孔的塑料钵进行定植,以实现锚定植株的目的。另外,大株型植物定植时植株高度应当高于25 cm,以便茎叶能够伸出种植槽外。小株型植物育苗时,通常采用带孔育苗钵、海绵块、岩棉切块或者无纺布进行育苗,密集育成2~3叶的苗,然后移入板盖的定植孔中,定植后要使育苗条块触及槽底而幼叶伸出板面之上[4]。

  1.2.3 营养液管理。一是营养液供应。由于NFT栽培技术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小,为了让根系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则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液管理,确保营养液浓度稳定、循环流动顺畅。根据栽培密度的不同以及种植槽长度上的差异,可将供液方法分为连续供液法和间隙供液法2种。顾名思义,连续供液是指匀速向种植槽内供给营养液,流速以2~4 L/min为宜;间隙供液是指供液一段时间、停供一段时间,如此交替。通常情况下,在根垫形成之前应当采取连续供液方法,待根垫形成后则改为间隙供液方法,间隙时长则应根据不同植株、不同季节进行区分设定。二是稳定根际温度。营养液温度变化将对根系生长产生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显示,为了保持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应当确保营养液冬季温度高于15 ℃、夏季温度低于28 ℃。由于种植槽相对简易,因而为了保持营养液温度相对稳定,NFT系统需要配置相应的温度维持设备,以进行必要的增温、降温。如在种植槽上使用泡沫、塑料等能够起到稳定营养液温度的效果;另外,尽量将管道埋于地下,且贮液池建于室内,必要时通过增大供液量维持温度。三是pH值调整。相对稳定的pH值对于植物生长来说十分重要,但随着植物生长,会引起营养液中的pH值的变化,从而影响可溶性,对根系生长起到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及时进行检测与调整,以确保pH值的相对稳定。

  深液流技术(DFT)是一种管理方便、性能稳定、设施耐用、高效的无土栽培类型。

  2.1.1 深。栽培营养液液层较深。因此,营养液环境相对稳定,温度、浓度、pH值等变化较小,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较稳定的环境。

  2.1.2 悬。采用DFT技术进行栽培,植株悬挂在营养液水平面上,使植株的根颈离开液面,部分于空气中,部分浸没于营养液中。

  2.1.3 流。营养液循环流动,增加溶氧量,消除根系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提高营养利用率。

  DFT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种植槽、定植板块、贮液池以及循环系统。DFT与NFT的最大区别在于营养液水层深度不同,DFT深度可达5~10 cm,植株根系可以完全浸入营养液。此外,DFT的循环系统还能够向营养液中补充氧气。该系统能较好地解决NFT装置在停电和水泵出现故障时而造成的被动困难局面,营养液层较深,可以维持栽培正常进行。

  2.2.1 种植槽。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砖结构加塑料薄膜构成,一般宽度为40~90 cm,槽内深度为12~15 cm,槽长度为10~20 cm。

  2.2.2 定植板。定植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制成,厚2~3 cm,宽度与栽培槽外沿宽度一致,以便架在栽培槽壁上。在定植板上开定植孔,直径以5~6 cm为宜,每孔配套1个定植环,定植环直径与定植孔相同,高为7.5~8.0 cm,外沿有一个宽度为5 mm左右的唇边,以卡在定植孔上,为了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在定植环的下部开直径约3 mm的孔。通过多块定制板将种植槽全部盖住,从而形成悬杯定植板,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重量将不断增加,待定植板出现弯曲时,及时采用水泥墩等支撑物进行支撑,以免定制板塌陷折断,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

  2.2.3 地下贮液池。通常情况下,贮液池的容量根据植株数量来计算,大株型植物为15~20 L/株,小株型植物3 L/株即可,将溶液总量的1/2贮存于贮液池,另外1/2存于种植槽。一般1 000 m2的温室需设20~30 m2的地下A液池,建筑材料应选用耐酸、抗腐蚀性好的水泥为原料,池壁砌砖,池底为水泥混凝土结构,池面应有盖,保持池内黑暗以防藻类滋生。

  2.2.4 营养液循环供回液系统。由管道、水泵及定时控制器等组成,所有管道均应用硬质塑料管制成,每1 000 m2温室应用1台50 mm、22 kW的自吸泵,并配以定时控制器,以按需控制水泵的工作时间。

  2.3.1 种植槽处理。对于新建或者换茬栽培时,贮液池、种植槽、定植板以及循环系统等均需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可采用含0.3%~0.5%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溶液进行消毒,石砾和定植杯用消毒液浸泡1 d,定植板、种植槽、贮液池、循环管道、池盖板等用消毒液湿润,并保持30 min以上,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2.3.2 栽培管理。幼苗定植初期,根系未伸出杯外,提高液面使其浸住杯底1~2 cm,与定植板底面离开3~4 cm空间,既可保证吸水吸肥,又有良好的通气环境。当根系扩展伸出杯底进入营养液后,降低液面,使植株根颈露出液面,以解决通气问题。

  浮板毛管栽培(FCH)相比于NFT,其具备温度变化小、供养量充足等优势,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

  该装置主要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贮液池、种植槽、循环系统和供液系统。相比于NFT,FCH的主要区别在于种植槽,FCH的种植槽由多个凹形槽组成,每个凹槽的尺寸为长1 m、宽40~50 cm、高10 cm,通过多个凹形槽连接成为长 15~20 m的种植槽,为了避免营养液渗漏,需要在其内铺 1层0.8 mm厚的薄膜,营养液的深度以3~6 cm为宜,其上漂浮着宽10~20 cm、厚1.25 cm的苯乙烯泡沫板,其上覆盖1层亲水性无纺布,利用其毛细管作用吸收营养液,使漂浮板始终保持湿润。定植板采用宽40~50 cm、厚2.5 cm的泡沫板制作而成,并加盖于种植槽上,在定植板上开2排定植孔,孔间距以40 cm×20 cm为宜,孔直径应当与育苗杯外径相同,秧苗栽培稻定植杯内之后放入定植孔内,此时正好将漂浮板夹在中间,从而使一部分根系伸到营养液中,另一部分伸到漂浮板上,同时吸收氧气。种植槽坡降以控制在1∶100左右为宜,上端安装进水管,进水时同时补充营养液中的氧含量,下端安装排液装置,与贮液池相通,种植槽内营养液的深度通过垫板或液层控制装置来调节。一般在刚定植时,种植槽内营养液的深度保持在6 cm左右,定植杯的下半部浸入营养液内,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下降到3 cm。该方法具备成本低、易推广、效益高的优点。

  [1] 高鼎淇.林业育苗技术初探[J].中国林业产业,2017(3):7.

  [2] 李继刚,何艳明.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7(2):90-91.

  苗木培育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扩大我国的生态绿化土地面积,同时也能更好的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近年来,人们对苗木培育技术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这样也使得苗木培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绩。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对土质和生物制剂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苗木培育技术,在土质和生物制剂方面也要进行研究,对我国的绿化事业发展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

  不同的苗木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苗木的培育过程中要对不同苗木的特性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通过进行苗木培育测试能够更好的做到苗木培育的因地制宜,同时也能根据土质的不同进行不同品种的苗木培育。苗木的品种特性不同,因此在进行苗木培育的时候要进行分种培育,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苗木的培育成活率,提高苗木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在进行苗木育苗的时候要保证苗圃的土质非常的疏松,同时也要保证土壤的养分非常高,为了更好的保证苗木以后的生长,要保证苗圃的灌溉条件非常便利,同时苗圃的土壤酸碱度也要在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苗木的生长。苗圃的土质质量对苗木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苗圃地选择的时候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先要保证苗圃地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同时要对苗圃地的土壤条件进行考察,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苗木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对苗圃地进行施肥,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土壤结构进行改善,同时也能避免土壤出现变质的情况。

  在进行选种的时候,如果进行的是有性繁殖,那么要对种子中的杂质进行清除,然后对种子进行水漂洗处理,在经过这种方式处理以后,还要对种子进行药水消毒。为了更好的保证种子的生长,可以对土壤情况进行改善,在改善方面可以进行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也能避免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过多消耗。

  在育苗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和恰当的灌溉非常重要,同时也要保证灌溉的时间非常的及时,在灌溉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水量大的情况。在苗木种植以前要进行灌溉,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在苗木发芽以后在灌溉的时候要对水量进行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地温进行控制,保证土壤是非常湿润的。在灌溉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追肥,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土壤的肥效,同时也能防止出现虫害。在灌溉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在苗木冬眠期进行灌溉的情况,这样能够避免苗木出现冻伤的情况。

  在进行针树叶类苗木栽培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裸根育苗的技术,这种技术在育苗技术中影响非常大bob.com。裸根育苗技术在大面积播种育苗中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育苗技术在不断发展,这样就使得很多的育苗研究人员在对不同地区的土质进行不同的分析,同时也针对不同的地区找到了更好的苗木培育技术。在苗木播种技术中,播种的时间早晚对苗木的培育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苗木的前期生长和后期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一些地区的实际考察和分析,苗木在播种时间方面出现过早或者是过晚的情况对苗木的生长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苗木在进行播种的时候最佳的种植时间是每年的五月下旬,土壤温度在九摄氏度的情况下是最有利苗木生长的。在进行苗木种植的时候,种植的密度对苗木以后的高度、茎度以及重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对种植的密度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苗木也要对种植的密度进行更好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在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保证。

  容器苗和裸根苗不同,因为容器苗在育苗过程中由于受到容器的保护,所以使根系不会受到伤害,不会出来,从而使苗木根部保持活力,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有利于苗木成活率的提高。容器苗适合在气候干旱和土壤瘠薄地区种植。我国在不同地区开展了有关不同树种的容器苗生产育苗实验,在苗木营养配置、施肥技术和容器要求以及苗种虫害防治、温度、水分、阳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苗木嫁接技术。无性繁殖技术最常用、最普遍的就是嫁接技术,在嫁接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苗木之间的亲和力。树苗之间并不是可以随意嫁接的,嫁接不当会导致苗木成活率和抵抗力都下降的问题。例如实际试验发现毛白杨和小美旱杨的嫁接成活率比较高,嫁接适应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嫁接技术提高毛白杨的繁殖速度和产量。

  苗木扦插技术。在我国的育苗技术中有一种针对根难生植物的苗木扦插技术,尤其是对于针阔林植被,如落叶松、云杉等,和沙棘、刺槐等比较小的树种,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成活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苗木扦插后的成活率受到苗木发育各阶段及枝条内部生长状况的影响,我们要尽量采用在树苗的生长期进行扦插,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促进树苗的生长。

  苗木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世界成功培育出来的一百多种试管苗中有八十多种都是中国培育出来的。组织培育技术主要是通过选取树木的其中一部分,然后在消毒营养液中人工培育,直到长出完整的树苗。在植被改良、濒临物种的挽救以及植树造林方面都广泛的应用了该项育苗技术,并且广泛的应用于桉树及杨树的苗木扦插过程中。扦插技术上不同于传统的组织成苗和胚状体成苗的培育方法,而是采用腋生株丛成苗技术有效控制苗体细胞变异率,从而确保了优良树种的传承。我国在桉树、毛白杨、猕猴桃、火炬松等树苗的培养配置以及杨树、枣树和梧桐、苹果等树种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苗木活力保护主要是在苗木出土之后到栽在土里面这段时间运用的技术,并且对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林木研究人员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加强了苗木水性生理以及储藏期生理活动的苗木活力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发对苗木活力保护有利的新产品。如HRC苗木根系保护剂的研发,这种药剂里含有多种有助于苗木根系生长的营养物质,为苗木生长提供很好的水分环境,不仅可以保证苗木根系的健康生长,还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近年来,我国的苗木培育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苗木在培育技术提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同时在苗木培育方面也能在不同的培育技术方面得到发展。苗木的培育技术得到发展对植树造林和生态绿化也有很大的促进

  [1]侯元兆.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J].世界林业研究,2007(4).

  在我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它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要求教师具备与教育发展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目前,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作为教育部门一项常规工作开展,有的学校每学期都定期培训。但在新的时期,传统的教育技术培训也面临着多种挑战,根据当代高效教师素质的的要求,开发具有高效率的高校教师培训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是基于“在做中学”的培训理念为教师提供即时的,迅速的帮助,不仅仅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它相对于传统培训的优势,可以提高培训的绩效[1]。

  目前,EPSS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一些对于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本论文结合温州大学的实际旨在研究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基本理论的同时尝试研究并设计一套《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案例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探究如何将电子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师培训和管理领域,使学习者能够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知识、技术和环境的适时支持,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效果,使领导者能及时获取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学校绩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EPSS在学校中的运用必将成为学校培训和管理的又一新亮点。

  培训教师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达到学科教学最优。而目前有的学校面临培训时间短、要求掌握的内容多、教师日常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参加、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为广大教师提供即时、迅速、有选择的帮助,提高绩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包括学习信息库、训练系统、专家指导系统、效能工具、在线 信息库:包含所要培训、学习的相关材料,是学习者在EPSS中学习的第一步,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

  2 训练系统:包括案例、任务、反思、评价,由于在前一部分学习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整体有个框架的概念,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第二部分主要是给出实际的案例,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然后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层次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任务,从而区分传统的统一模式,真正做到从做中学习。

  3 专家指导系统:向用户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基于任务的问题解决、诊断、障碍排除等,若是初学者,可以根据这里的资源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从而完成基本任务,若是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可以看出指导系统是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学习者层次不齐的教学信息技术能力。

  4 效能工具:学习者在训练系统的学习中,都会有相应的任务要完成,这部分给学习者提供在完成任务的时候需要的相应的软件、工具、数据、图像等。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5 在线帮助系统:主要也是用来辅助学习者解决第二部分做任务时碰到的问题,这个部分可以给予及时准确的帮助,帮助学习者快速学习。另一方面,只要学习者碰到问题,都可以在此系统寻找帮助,实现相互探讨,相互补充,资源共享的协作性学习模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高自身素养。

  信息库是EPSS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信息,评价,反思。在学习者进入信息库后,可以通过库里提供的各章各节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在学习完后,可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与反思,体现个性化学习,也可以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在交流过程,学习者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对其他学习者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并分别以图表数据的方式显示出来,非常的直观实用。如下图:

  EPSS中的交互式学习训练系统,主要用来提供学习者自我管理控制与结构化的学习经验。这些学习经验能连结到其它的EPSS组成组件上,如专家系统等,有提供整合训练与辅助工作的功能、达到仿真的真实情境促进学习迁移及学习后保留。在这部分主要是给出实际的学习案例,供学习者学习参考,然后再布置相应的任务,学习者这时要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并上交到系统,由专家或者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最后学习者又可以从专家或者老师的反馈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如下图:

  专家系统是EPSS最重要的组成组件,能教导学生如何应用适当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可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判别和决策,然后提供有用的信息或咨询。

  通常专家系统由知识库与推理机所构成。信息库是模拟专家做决策或解决问题的过程,推理机则接受使用者输入的工作问题,再根据知识库推理出决策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步骤。包括讲座、视频、论文、动态,这部分提供的都是与培训相关的内容。如下图:

  学习者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有相应的任务要完成,这部分主要给学习者提供在做任务时需要的相应软件、工具、数据、图像等。

  本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将数据访问层与业务逻辑层进行分离,利用Dreamweaver和Access数据库开发,系统采用Microsoft公司开发的ODBC数据访问组件,然后定义完成各大模块的实现业务逻辑功能模块,并且结合实用构成用户界面。下面是本系统应用的组件以及相互关系见图2。

  其中,Recordset组件主要是完成从数据库中读取对应表的数据,并将数据显示到页面等功能;FSO组件主要是用来删除文件夹及文件夹里面的资料;Adodb.Stream组件主要用数据流读取文件数据。

  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更多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目前对于高等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明显的落后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了符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迫切的希望改革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策略。在传统的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利用EPSS来培训教师无疑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3]。

  关于EPSS的研究开发领域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EPSS适合各个领域的教育培训,使得开发出来的EPSS能在我国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都能广泛应用,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速度。

  [2] 陆芳,郑道林.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模式及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89-92.

  1.1育苗方式。①穴盘育苗,可采用48孔或72孔穴盘。最好采用48孔穴盘,可育规格较大的棉苗。按每公顷2.7万苗计,需563个穴盘。②塑料钵育苗,可用直径6cm的塑料钵,数量根据需要购买。

  1.2基质选择。育苗基质可选用蛭石、草炭、珍珠岩、炭化稻壳、锯末、炉渣、河沙等。最好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三种基质按体积比1∶1∶0.5混合。该配比基质,酸碱度适宜,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棉种发芽率高,成苗率高,定植后无缓苗期。

  1.3营养液配制。营养液的配制一般先配制成100倍母液备用,用时再用水稀释。大量元素母液配方一:10L水中,加入硝酸钙945g、硝酸钾607g、磷酸二氢铵115g、硫酸镁493g;大量元素母液配方二:10L水中,加入硝酸钙945g、硝酸钾809g、磷酸二氢铵153g、硫酸镁493g。微量元素母液配方为:10L水中,加入硼酸3g、硫酸锰2g、硫酸锌0.2g、硫酸铜0.1g。

  1.4棉种准备。品种应选择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主导杂交棉品种。播前将棉种晾晒2~3d,去除破子、瘪子、嫩子和小子等。

  2.1苗床准备。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亢的场地育苗。播种前5~7d,用小拱棚或大棚建立苗床,苗床规格以横摆两张穴盘为厢面宽度,长度不宜超过20m,以便于苗床管理。床面整平后拍实,再铺上一层地膜,防止棉根下扎,方便取苗。苗床四周最好用基质培护,利于苗床的增温保湿。

  2.2基质装盘。装盘前1d先将基质按比例混合,喷水拌匀,含水量调到50%~60%,以手捏成团且不渗水、50cm高处落地即散为度。在基质膨松状态下装盘,穴盘排放时要保持水平,用木板刮平。装好后在每个穴孔上轻轻按压,压出一个2cm深的小坑待播。

  2.3适时播种。在4月初至4月中旬抢晴播种,每穴1粒,将棉种平放在穴孔中央,覆盖基质(厚度以1.5~2cm为宜)。播种后,将基质浇上适宜水分,待表面水下渗后在穴盘上及时覆盖一层地膜保墒增温。抢热床起拱覆膜。

  3.1出苗管理。齐苗前确保苗床内高温促齐苗,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若棚温超过35℃,需及时揭开棚两端通风降温,防高温烧苗。播种4~5d后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待出苗达80%以上时揭去穴盘上的平铺膜,让棉苗见光。

  3.2苗床温湿度调控。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温排湿,床温调控在20~25℃,促进棉苗矮壮敦实。待棉苗开始生长第一片真叶时,提高床温,将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直至棉苗生长到2~3片真叶。苗床适时注意通风排湿,浇施营养液后第二天更需通风排湿。

  3.3营养液的使用。基质一般无营养,待棉苗出齐揭去平铺膜后,及时浇足一次营养液。而后待表面基质干燥时及时浇施营养液,一般5~7d浇施一次;天气晴好时,3~5d浇施一次;待棉苗2~3片线d浇施一次。及时施用营养液的棉苗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长势健壮。

  3.4病虫害防治。基质育苗较少发生病虫害,但也应注意防治。齐苗后结合浇施营养江汉平原杂交棉基质育苗技术液配加甲基立枯灵或多菌灵等药剂灌根1~2次,以预防苗病。根据虫情防治虫害,蚜虫可用一遍净或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或克螨特等药剂防治。

  落叶乔木大苗培育的规格是:具有高大通直的主干,干高要达到2m~3.5m;胸径达到5cm~15cm;具有完整紧凑、匀称的树冠;具有强大的须根系。

  对于乔木来说,无论是扦插苗还是播种苗,第一年生长的高度(抚育正常,肥、水、间苗等管理正常)一般可达1.5m左右。第二年以后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留床养护1年,因苗木未移植,没有受到损伤,生长很快,如加强肥、水等管理,留床生长1年的苗木,一般可长到2.5m左右。第三年时以120cm×60cm行株距移植,并定干2.5m,株距小能使苗木能长得通直。第四年不动。第五年将株距扩大,隔一株移出一株,行距不变。这时的行株距为120cm×120cm,加强施肥浇水等抚育管理,速长1年,第6或第7年时即可长成大苗出圃。

  落叶乔木大苗培育时,为节约使用土地,一般不留或少留行间耕作量。初期定植都采用密植,主要是为了把树干养直。直干成为育苗的最主要问题,直接关系苗木质量。在培育大苗期间,乔木大苗2m以下的萌芽要全部抹除,原因是这些枝芽在下部内膛,光照不良,制造养分少,消耗养分多。每年都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否则效果不会理想。

  落叶乔木大苗培育的行株距是上述众多树种常用的平均值,具体某一些树种最合适的移植行株距,还要根据该树种的干性强弱、分枝情况、生长速度快慢、修剪方法等而定,生长速度快、肥水条件好可适当加大行株距,生长慢的、肥水条件差的可适当缩小行株距。

  在修剪方法上,要以主干为中心,竞争枝粗°超过主干一半时就要进行控制,短截或疏除竞争枝。

  这类大苗培育的规格是:具有一定主干高度,一般主干高60cm~80cm,定干部位直径3cm~5cm;要求有丰满匀称的冠形和强大的须根系。

  落叶小乔木大苗树冠冠形常有两种:一种是开心形树冠,定干后只留整形带内向四外生长的3~4个主枝,交错选留,与主干呈60°~70°开心角。各主枝长至50cm时摘心促生分枝,培养二级主枝,即培养成开心形树形。另一种是疏散分层形树冠,有中央主干,主枝分层分布在中干上,一般一层主枝3~4个,二层主枝2~3个,三层主枝1~2个。层与层之间主枝错落着生,夹角角度相同,层间距80cm~100cm。要注意培养二级主枝。层间辅养枝要保持弱或中庸生长势,不能影响主枝生长,多余辅养枝全部清除。也要注意修剪掉交叉枝、徒长枝、直立枝等。主枝角度过小要采用拉枝的办法开角。

  丛生灌木在一定的栽培管理和整形修剪措施下,可培养成单干苗,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大大提高。如单干紫薇、丁香、木槿、连翘、金银木、太平花等。

  培育的方法是选健壮最粗的一枝作为主干,主干要直立,若有的主枝易弯曲下垂,可设立柱支撑,将枝干绑在支柱上,将其基部萌生的芽或其他枝条全部剪除。培养单干苗要在整个生长季经常剪除萌生的芽或多余枝条,以便集中养分供给单于或单枝生长发育。

  垂枝类大苗的规格要求为:具有圆满匀称的馒头形树冠,主干胸径5cm~10cm,树干通直,有强大的须根系。这类树种主要有龙爪槐、垂枝红碧桃、垂枝杏、垂枝榆等。而且都为高接繁殖的苗木,枝条全部下垂。

  垂枝类树种都是原树种的变种,如龙爪槐是国槐的变种,垂枝红碧桃是碧桃类的变种,垂枝杏是杏的变种,垂枝榆是榆树的变种。要繁殖这些苗木,首先是繁殖嫁接的砧木,即原树种。原树种采用播种繁植,用实生苗作砧木,也可用扦插苗作砧木,一般1~3年生幼苗不能嫁接bob.com,因砧木粗度不够,嫁接成活后,由于砧木较细弱,接穗生长很慢,树冠形成也慢,特别是树干增粗就更慢。原因是嫁接后树冠的营养面积大大减小,制造养分也少。树冠生长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所以先把砧木培养到一定粗度,然后才开始嫁接。接口粗度要达到3cm以上直径最为适宜,这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嫁接成活率高。由于砧木较粗,接穗生长势很强,接穗生长快,树冠形成迅速,嫁接后2~3年即可开始出圃。

  嫁接接口高度有220cm、250cm、280cm等,现有许多采用低接的,在80cm或100cm处。如垂枝杏、垂枝碧桃嫁接的高度一般是在100cm左右。有的盆景嫁接位置更低。嫁接的方法可用插皮接、劈接,以插皮接操作方便、快捷、成活率高。对培养多层冠形可采用腹接和插皮腹接。

  要培养圆满匀称的树冠,必须对所有下垂枝进行修剪整形。原因是枝条下垂,生长势很快变弱,若不加生长刺激,很快就会变弱死亡。垂枝类一般夏剪较少,夏剪培养的冠枝往往过于细弱,不能形成牢固树冠。生长季主要是积累养分阶段。培养树冠主要在冬季进行修剪。枝条的修剪方法是在接口位置划一水平面,沿水平面剪截各枝条,或有的枝条可向上向下有所移动,一般都采用重短截,几乎剪掉枝条的90%,剪口芽要选留向外向上生长的芽,以便芽长出后向外向斜上方生长,逐渐扩大树冠,树冠内直径小于0.5cm的细弱枝条全部剪除,个别有空间的可留2~3个枝条,短截后所剩枝条都要呈向外放射状生长,交叉比较严重的枝条也要从基部剪掉。直立枝、下垂枝、病虫枝、细弱小枝要清除掉。经2~3年培育即可形成圆头形树冠。生长季节注意清除接口处和砧木树干上的萌发条。

  黄连木又名黄楝树,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因其木材色黄味苦而得名。黄连木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红色的雌花也极为美观,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也常作四旁绿化和低山区造林树种[1]。黄连木种子富含油脂,含油率高达42.5%,试验发现,用中国黄连木种子生产的生物柴油理化性质与普通柴油非常接近,黄连木种子逐渐成为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2]。但是,近年来我国大面积营造生物质能源林使用的黄连木苗多为实生苗,雌雄苗木不分,雄株比例较大,黄连木到结实年龄后会影响其整体果实的产量。现将黄连木嫁接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苗圃地宜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利条件好、土层厚度在50 cm 以上的地块bob.com,且排水良好,土壤质地为壤土、砂壤土,无盐碱。苗圃地不宜重茬。整地时,撒施有机肥6.0~7.5 t/hm2;施磨碎硫酸亚铁750 kg/hm2以防黄连木立枯病。深翻细耙,整平做畦。畦面宽1.2~1.5 m,畦长和埂高以利于灌溉为宜[3]。

  种子选择在二十至四十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上采集。黄连木3—4月开花,9—10月成熟。当果实从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即成熟,应及时采果,否则10 d后自行脱落。铜绿色果实是成熟饱满的种子,红色、淡红色果多为空粒。将采收的种子浸入40~50 ℃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3 d,或用5%石灰水浸泡2~3 d,搓烂果肉,除去种皮蜡质,阴干后贮藏。秋季育苗,随采随播,种子不需进行处理,于晚秋土壤封冻前播下。翌年春季育苗,当年冬季种子需要贮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挖深、宽各1 m的坑,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倒入坑中,距地面15 cm处填入河沙,做成土堆,在坑内竖一通气草把。翌年春季,温度升高时,每隔15 d左右翻1次坑,以防种子霉烂。

  播种分秋冬播和春播。秋冬播在土壤上冻前进行,播后浇封冻水;春播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一般黄连木种子千粒重为92 g左右,播种量为225~300 kg/hm2。采用开沟条播,行距20~30 cm,沟宽10 cm、深3 cm,将沟底推平,人工撒播种子,播幅7~10 cm,冬播覆土厚3 cm,春播覆土厚2 cm。

  冬播种子应在翌年春季去除较厚表土约1 cm,根据土壤墒情浇水1~2次,无灌溉条件应于早春覆地膜保湿。春播种子宜趁墒覆地膜或覆草。播后墒情不好时,先浇水后覆膜。当出苗量达到50%以上后,可根据气温逐步揭膜或揭去覆草。连续睛天高温可将覆膜不定距划破放风,以防烧苗;大部分出苗后,逐渐将覆膜全部划破;出苗整齐后将覆膜或覆草揭去。苗高5 cm左右时,在过密处适当间苗;苗高7~10 cm时,即可定苗。留苗量为37.5万株/hm2为宜。苗高达15 cm以上时,施尿素75~120 kg/hm2,施肥后立即浇水。幼苗期施肥以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适当多施氮肥,配施磷、钾肥;苗木硬化期以施钾肥为主,8月下旬停止施氮肥;生长期共施氮肥2~3次。根据天气干旱情况,幼苗期适时浇水1~2次,并注意中耕保墒。及时松土除草,多在灌溉后或雨后进行,防止土壤板结[4]bob.com。

  选取黄连木优良雌株上生长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作接穗。春季嫁接所用接穗要在休眠期采集,夏季嫁接随用随采。休眠期采集的接穗要及时蜡封,用布或编织袋分捆包装后埋藏在荫凉处湿沙中保湿贮藏。夏季采集接穗后立即剪去叶片,保留0.5 cm左右的叶柄,用湿草或湿布包好。嫁接时接穗用其充实枝段。

  前一年培育的苗木,当地径达到0.5 cm以上时可用于嫁接。春季嫁接在砧木萌芽前20 d至发芽后10 d都可进行,采用舌接、劈接、插皮接等方法。夏季嫁接在7月进行,方法有插皮接、方块芽接、带木质嵌芽接等。嫁接用的绑带选用黑色塑料薄膜最好,可减轻阳光照射,提高嫁接成活率。芽接后14 d左右、枝接后21 d即可检查成活率。枝接如接穗保持青绿色为成活,对未成活的可及时补接。一般40 d后即可解绑。嫁接成活后,及时剪砧、除萌。

  苗木宜在土壤封冻前或翌年春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出圃。起苗时应浇透水,以保持苗木根系基本完整,起好的苗木应避免风吹日晒。

  [1] 王照平.河南适生树种栽培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2] 侯元凯,刘庆雨.生物柴油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皂荚为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又名皂角,对气候、土壤、地形等生态因子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耐旱、抗寒、抗污染等特性,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皂荚木材坚硬,果实富含胰皂质,是优良的天然洗涤剂,种子可榨油,种仁可食用,其荚果和种子是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皂荚一般采用种子繁殖,而开展容器袋育苗,不仅省地省种,便于管理,又能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皂荚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苗地应选距造林地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微酸性或中性沙土上,忌黏重、积水的土地。山地育苗要选在通风良好、阳光较充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

  先将育苗地深翻整平,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做床方式。信阳市降水量较大,常采用高床,床面宽1.0~1.2 m,步道宽40 cm,育苗床长度依地势及播种量而定,周围挖好排水沟,以防积水[1]。

  2月下旬或3月上旬,将种子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浸泡4 h,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4 h,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种子用工业硫酸溶液浸种,脱去种皮上的胶质,硫酸溶液的用量以漫过种子为好,浸泡过程中,要用小玻璃棒每隔15 min搅拌1次,如发现有30%左右的种子种皮有细小的裂痕时,应立即停止浸泡,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3 d。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切忌用手直接接触种子,以免损坏皮肤[2]。

  选通风向阳平坦的地方建沙床,床基宽1 m,深20 cm左右,将洁净的河沙过筛后均匀地铺在床面上,细沙厚度15~20 cm,取充分吸胀的皂荚种子均匀播撒在床面上,种子上再覆盖2 cm厚细沙,地面搭建塑料拱棚,使棚内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播种后至萌芽前每2~3 d喷清水1次。注意棚内空气、温度、湿度的调控。

  营养上按腐殖质土或圃地土(砂壤土)50%、火烧土30%、腐熟厩肥(有机肥)18%、磷肥2%的比例充分混合过筛,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2~3 d后再装袋。

  选用规格为高15~20 cm,直径6~8 cm的蜂窝状塑膜容器,将配制好的基质装入袋内,装满压实后,依次摆放在预先准备好的苗床上,待苗床摆满容器后,苗床四周用土培好,容器间隙用细土填实,及时浇水1次,1~2 d后即可移栽。

  3月下旬进行芽苗移栽,移栽前先将培育芽苗的沙床浇透水,用手轻拔芽苗放入盛清水的清洁容器内,上覆盖湿布保持苗木湿润。栽前将容器袋喷透水,用植苗签在基质中央插一小缝,将芽苗根系垂直插入,深度以根颈以上0.5~1.0 cm为宜,再用签从一旁插入轻轻挤压使苗根与土壤密接。每个容器移植芽苗1~2株,移植后随即浇透水,若光照过强,要适当遮荫[3]。

  幼苗长至6~8 cm高时,间除过多的幼苗,每一容器内保留1株,结合间苗及时对缺苗容器进行补苗,间苗和补苗后立即浇透水。

  出苗期和幼苗生长期喷水少量多次,速生期多量少次,一次喷足,生长后期注意控水,降水过多时要注意排水,皂荚幼苗最忌积水。5―8月每月除草2次,6―7月间结合喷水追肥2~3次,可追施1%尿素溶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8月,苗木进入生长后期,应停止使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追肥时间最好选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每次追肥后要用清水喷洒幼苗叶面,以免肥液粘附叶面造成肥害[4]。

  常见病害有立枯病、叶枯病,主要危害茎、叶,使幼苗发黄。防治方法:每隔10 d喷洒1次等量的波尔多液100~150倍液,连续喷3次;或者用硫酸铜100倍液浇灌苗木根部。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主要为害苗木根系。防治方法:一是施用毒土。用75%辛硫磷乳油0.5 g,加少量水,喷拌细土120~170 kg,一般施用300 kg/hm2;或用3%林丹颗粒剂22.5 kg/hm2,加土375~450 kg/hm2,撒在苗周围。二是喷施药液。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 000~5 000倍液。三是捕杀幼虫。幼虫盛发期,可进行人工捕杀。

  [1] 宋素平,宋卫平.山皂荚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6,45(1):42-43.

  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全国各地的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容器苗是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林技术,是指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内培育苗木,具有提高苗木质量,节约圃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等诸多优点。是半干旱地区发展种苗产业首选技术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常年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区,采用容器苗造林效果更好。但是近年来,各地容器苗的培育方法,普遍是采用幼苗移植法(即:将一年生裸根苗植入容器袋内,第二年或第三年再出圃),这种方法使苗木经历了两次缓苗期,且苗木根系与土壤的紧实度不是很好,再加上雨水不充足,严重影响成活率。与幼苗移植法相比,直接播种法具有更多优点,如:起苗、包装、运输时不伤根,苗木活力强;由于是带原土栽植,根系不受损伤,不窝根,对造林地适应能力强,所以春、夏、秋三季均可造林,既延长了造林时间,又提高了成活率。

  1、整地:采取随翻随耙平整和随的方式进行整地,整地时间在每年秋季为最佳。整地深度30―40cm,干旱地区采取早耙、早压、多耕多压,耙压结合,使土壤细碎,地面平整,达到蓄水保墒状态。

  2、置床:将装好营养土的容器,整齐紧密地摆放在苗床上。苗床一般宽 1m,长度视环境条件而定。将容器埋入苗床以下 6cm ~ 10cm,容器之间的间隙可以用沙土填充,苗床的边缘用土或者塑料布围好。

  1、容器的选择;育苗容器种类很多,形状、大小、制作材料也多种多样,可根据树种、育苗期限、育苗方法、苗木规格等不同要求进行选择。容器的形状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等。为了避免根系在容器中盘旋成团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难,采取的防治措施有:①在容器内壁上制作引导根系生长的突起棱,当根系长至容器壁时,沿突起棱向下生长而不会在容器内盘旋;②在容器内壁上涂碳酸铜,当苗木根系接触到重金属离子时,会停止生长,防止根系盘旋,造林后脱离碳酸铜的苗木根系又会继续生长,形成发达根系,但是碳酸铜会污染环境;③容器制作时,在容器壁上留下边缝,当苗木侧根系长到边缝接触到空气时根尖停止生长,留下具有活力的根尖,同时又促进形成更多须根,不会形成盘旋根,造林后根尖又继续生长,林木会发展成发达根系,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防止根系盘旋的方法。

  2、培养基(营养土)的配制: 培养基是装在容器内供育苗的材料,又称营养土或基质,它是容器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基必须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营养土要选择质地松软、含盐分低的土壤,这种土壤具有通气、保持水分、保肥性高的特点。针叶树PH值要在5-7之间。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空隙度,有适当的离子交换能力,不带杂草和虫子,并且进行消毒,营养土的选择来源要丰富,价格适中。目前多数地区采用天然土壤加腐殖质(或腐熟有机肥)和化肥配置而成,一般天然土壤占50-60%,腐殖质(或腐熟有机肥)占47-37%,过磷酸钙占3%为宜。配置营养土的材料主要有蛭石、泥炭、珍珠岩、森林腐殖土、沙土、腐熟的堆肥、马粪、羊粪以及过磷酸钙等。材料的选择与配比要根据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材料来源、性质而定。

  营养土要本着“省时、省力,和就近取料”的原则,选择质轻、透水、透气性能好,保肥能力强的营养土,如腐殖土(保持水量大,质轻,疏松,透气,有较好的保温、保湿作用)、松针土、猪羊粪,还有少量过氧酸钙肥料(养分含量高,持水能力强)。配制方法:用腐殖质土20-30%和松针土50-60%,混合与10-20%猪羊粪,另外每5立方米土加15千克氮肥、18千克磷肥、20千克过氧酸钙肥料。营养土一定要充分拌匀,肥料要碾碎过筛,要充分发酵。混拌营养土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如果采用机械混拌营养土,设备在使用前可用2%的溶液消毒。不同树种苗木生长要求不同的酸碱度范围,一般针叶树要求pH4.5-5.5,阔叶树要求pH5.7-6.5。培育松树、栎类容器苗时应接种菌根菌。

  3、营养土的消毒:营养土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因为土样中病菌很多,会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所以要用药剂进行营养土消毒,常用的药剂如下:五氯硝基苯混合液,退菌特,硫酸亚铁。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 3.5―4%kg/m2均匀地浇洒在土壤中,控制土壤酸碱度;用辛硫磷2―3g/m2,混锯沫配成混合制成颗料剂,撤在土壤中,或用敌百虫和呋喃丹两种混合颗粒剂5g/m2配成毒土施入土壤中,控制地下害虫。

  育苗必须采用良种,种子品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二级以上的种子。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和消毒。容器装满培养基后,应按品字形排列成行,摆放容器的地方最好与地面隔开,置于用木材、竹材、塑料、或铁制成的框架上。每个容器播入2-3粒种子,播在容器中央,播后覆细土或珍珠岩,覆土厚度为种子短径的1-3倍,微粒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覆土后要立即浇水。

  1、浇水:浇水要适时适量,播种后第一次浇水要充分,出苗期和幼苗期多次、适量、勤浇,保持培养基适当湿润;速生期要量多次少,在培养基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出圃前一般要停止灌水,以减少重量,便于搬运,但干旱地区出圃前一定要浇水。

  2、施肥:当种子发芽出土,种壳多数脱落时,开始进行追肥。将含有一定比例氮、磷、钾养分的混合肥料,用1:200―1:300的浓度配置成水溶液,进行喷施,严禁干施化肥,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根外追氮肥浓度为0.1%―0.2%。

  追肥时间、次数、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根据树种来定,一般针叶树出现初生叶,阔叶树出现针叶,进入速生期前开始施肥。根据苗木各发育时期的要求,不断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和施肥用量,速生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停止使用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

  3、病虫害的防治:容器苗一般很少发生虫害,但要注意防治病害,特别是灰霉,要及时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并适当使用杀菌剂。在温室内培育松、杉类容器苗时,最容易发生猝倒病,应在配置培养基时混用蛭石,并加入杀菌剂;或在种子萌发后,将容器苗从温室移到荫棚内。

  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又名红润楠,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深根性树种,耐阴,多生于湿润阴坡、山谷和溪边,喜中性、微酸性而多腐殖质的土壤,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生长不良,能耐-10℃的短期低温。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披针形,叶面光亮。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6~7月[1-3]。春季在翠绿色的树冠上挺立着红色的芽苞,十分醒目,因而得名红楠;果梗红色,果实黑色,在绿叶衬托下非常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树形高大,枝叶浓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红楠分布于中国、日本、南韩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台湾等省区,但多为零星分布,以红楠为主要优势群落极少。在海拔200m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与青冈栎、紫楠、细柄阿丁枫、山杜英、苦槠、桢楠、木荷等混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伴生树种。在湘东、湘中、湘南,西至雪峰山等林区的山谷、山洼、溪旁均有散生分布。红楠的天然更新能力很强,无论在林荫下、林缘、林窗中,还是在采伐迹地上,都有红楠苗木出现,占据有利生长环境,可以成为林地上的建群树种或亚优势树种,最后形成稳定的红楠顶极群落[4],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因此,红楠是集绿化、美化、生态、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优良阔叶树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是理想的街道、公园、庭院绿化树种。

  红楠是重要的生态树种和园林推广树种,但长期以来,红楠天然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红楠资源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红楠将逐渐成为濒危树种。因此,开展红楠遗传多样性研究、抢救和保护红楠基因资源、制订科学的基因资源保护措施和育种策略,研究、探讨其资源培育技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掌握红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适地适树,积极培育红楠人工林,扩大红楠资源,可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红楠苗木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1.1采种及种子处理。选择20年以上生长较快、干形通直、树冠匀称的健壮母树及时采种。种子成熟时果皮呈紫黑色,果梗鲜红色,果皮软化。采回后应及时处理,去掉果皮果肉,洗净种子,在阴凉通风处晾1d即可播种,或短时间润沙藏(含水量3%~5%,10~15d)起保湿和催芽的双重作用,可使种子发芽整齐。切忌曝晒种子,以免其失水影响发芽率。种子千粒重300~330g,发芽率80%~85%。据湖南省南岳树木园试验,红楠种子忌失水,随着种子在室内晾放时间延长,种子含水量的逐步下降,其发芽率也逐步降低,当种子晾放时间达10d时,种子含水量下降至21%,种子完全失去活力。生产实践证明,红楠种子不能沙藏至翌年春季播种,宜随采随播。

  1.1.2播种。圃地选择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光照时间较短的砂质壤土。播种前对圃地进行整地做床和消毒,深耕细耙,施足基肥,施放腐熟农家肥15t/hm2,或菜枯饼3t/hm2,过磷酸钙450~750kg/hm2,混合拌匀,把肥料翻入20cm深的耕作层中。播种应在7月中下旬完成,种子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5%生石灰水消毒,条播,行间距25cm,播种沟深2.5~3.0cm,播后用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1.5~2.0cm,播种量为150~225kg/hm2。播种后15~20d,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及时搭建荫棚,保持荫棚透光度为40%左右。8~9月幼苗生长初期,灌溉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应使苗床经常处于湿润疏松状态,防止幼苗干旱死亡,按常规管理追肥2~3次。9月下旬撤除荫棚,增加幼苗光照,停止施肥,提高木质化程度。11月中旬叶面喷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抗寒能力。红楠幼苗易受冻害,冬天在寒潮、霜冻、下雪之前用稻草、茅草覆盖小苗,防止其受冻[5]。当年生幼苗高达15~20cm,地径2~3mm。

  红楠结实大小年现象明显,播种育苗苗木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影响苗木的大量繁殖。而扦插繁殖培育的苗木,不仅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而且苗木生长整齐,成活率通常可达90%。

  1.2.1春季扦插。在早春红楠尚未萌动前,从幼年母树剪取一年生已木质化的健壮枝条作插穗,长度12~15cm,顶端留2片小叶,将插穗基部2~4cm浸入50~100mg/kg萘乙酸或abt 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h,然后扦插。选用砂壤土或轻黏壤土作插

  床,插床土壤要细碎,按(8~10)cm×(15~20)cm株行距扦插,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扦插后浇水淋透,做成小拱棚,并用塑料薄膜将其密封覆盖,保证小拱棚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保证插穗生根成活的必需措施。扦插后100~120d开始生根。

  1.2.2夏季扦插。6月上中旬,采集当年生、腋芽饱满的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插穗应有3个芽以上,长度10~12cm。插穗下段2~3cm处,浸入50~100mg/kg萘乙酸或abt 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h,然后取出扦插。扦插方法与春季相同,再在小拱棚上面搭设透光度40%的遮阳网,因为夏季温度高,土壤蒸腾加大,要特别注意保持棚内的湿度。扦插后80~90d生根。

  用于园林绿化的苗木,一般要培育5~6年,苗高达3~4m,胸径5cm以上,有完整匀称的树冠。可用播种苗或扦插苗进行移植。移植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轻黏土。幼树较耐阴,移植圃地可设在阴坡或半阴坡。移植株行距为1m×1m,树穴规格为50cm×50cm×40cm。红楠小苗分化现象严重,大小不匀,在栽植前要将苗木分级,将不同规格的苗木分别栽植,使同一作业区苗木大小整齐、生长均匀、便于管理。淘汰生长势弱、苗木受损、无培养价值的小苗。裸根苗移植前要适当修剪部分枝条,摘除大部分叶子,以减少苗木水分消耗。移植时间以早春苗木未萌动前为好,一旦萌动抽梢,移植成活率会降低。宜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栽植,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自移植至大苗出圃前,每年要进行3~4次除草松土,干旱季节要进行灌溉,4~5月结合扩穴松土抚育,施复合肥150g/株,以促进幼树生长。移植的前2年生长较慢,移植培育5~6年后可用于园林绿化。

  改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红楠的生长,因此改善立地条件、加强抚育管理可以促进苗木生长[6]。红楠前期生长需要一定的庇荫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育苗用地宜选在有大树庇荫的地方或搭建荫棚,透光度以30%~40%为宜,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红楠大苗喜温暖肥沃,具有较强的耐水湿能力,生长适温为18~28℃。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施复合肥对促进红楠莆木生长有较大、较持久的影响作用。

  红楠病害危害较少,主要有红楠炭疽病,病菌危害叶片、侧枝、幼茎等,可以导致整株死亡。春、夏季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高峰,土壤干旱瘠薄地方发病率高,幼树发病多。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湿润的地块并施足基肥育苗,平时增施磷、钾肥。二是注意使苗木通风透光,以减少发病。三是清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四是在发新叶、新梢时,喷洒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发病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6%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发病严重时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金龟子是为害红楠幼苗的主要害虫,在地下咬断或咬伤幼苗的根系、嫩茎基部,取食为害幼苗,使苗木枯黄或死亡,一般以3龄幼虫危害最严重。防治方法:一是结合冬耕把幼虫翻出地面让其冻死。二是苗圃整地时施用30%敌百虫粉45kg/hm2,随即作床将药覆于土内。三是幼苗出土后,在为害严重时用50%马拉硫磷或25%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200~250ml/株浇灌于被害植株根际周围。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彭珍宝,旷建军,范水平,等.南岳树木园建园技术与森林生态价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棉籽壳培育银耳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培育银耳之前先要配制好培养料。第一种配方是用76%的棉籽壳、20%的麸皮、1%的黄豆粉、1%的石膏粉、1%的蔗糖、0.5%的硫酸镁混合而成;第二种配方是用60%的棉籽壳、20%的麸皮、2%的黄豆粉、1%的石膏粉、1%的蔗糖、0.5%的硫酸镁,最后加上25%用过的干精料混合而成;第三种配方与第二种配方大致相同,只是用25%的阔叶树木屑代替了干精料。

  培养料的制作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首先,要将蔗糖和硫酸镁溶于水中,PH值在5~6之间即可;然后将麸皮、黄豆粉、石膏粉等均匀洒入棉籽壳内,进行充分搅拌。各种食用菌配料用水基本相同,大约比培养料本身的重量稍微多一些,棉籽壳吸足水后,用手握住不滴水就算合适。

  银耳有瓶、袋两种培育法。培育银耳,首先就要准备好培育瓶或培育袋。装瓶的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瓶中并压实,然后用塑料薄膜封住瓶口系紧,再在塑料薄膜的瓶口中央处扎个孔,用胶布粘住膜孔即可。袋装培育银耳优点很多,一个瓶子只能培育一株银耳,袋子却能培育4株。装袋时只需要用长50厘米,宽12厘米的塑料袋装满培养料,然后用绳子系紧,把扎好的袋口拿到火上烧一烧,以防止细菌感染。再在袋子侧面均匀打4个孔眼,每个膜孔间隔10厘米,打好后用胶布将膜孔粘住密封即可。瓶、袋装好后,要进行灭菌消毒,并常压存放8~10小时。如果用高压灭菌,在1.5个大气压下存放一个半小时便可完成灭菌消毒工作。

  灭菌消毒后,就可以进行接种。一瓶菌种大致可以接种50瓶或者15袋。接种工具准备好后,先要对工具进行密封消毒,用10毫克甲醛加8毫克高锰酸钾的混合液,擦洗接种用的小钳子等,再用酒精给装有菌种的瓶子瓶口消毒,等30分钟后才可接种。培育银耳的消毒过程十分严格和繁琐,不过这也是为以后银耳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保障。

  接种时,要先挖掉瓶内菌种表面的银耳原基,再将银耳原基周围3厘米范围挖松,搅拌均匀后就可以进行接种。在封闭的无菌环境中,拿出原来准备好的瓶和袋,揭开膜孔上面的胶布,往膜孔里填上少许菌种,随后再用胶布封上,便可以放入培养室了。

  从进入培养室到采收,大概要经过40天。接种后3天之内,温度应该保持在25~30摄氏度之间;3天之后,菌丝生长旺盛,菌本身的温度增高,这个时候温度控制在23~25摄氏度之间最好。如果气温低,菌丝会生长缓慢;如果气温过高,超过30摄氏度,会导致菌丝生长细长,不健壮。菌丝生长阶段的湿度不能过高,一般控制在相对湿度70%以下。湿度大,就容易发生感染。温、湿度正常,菌丝就能迅速生长。在这段期间,必须注意不能触碰胶布,很多培育者急于想看看有没有长出小银耳,结果揭开胶布后造成了菌丝感染,得不偿失。

  等菌丝发满之后,需要进行通风,这时候才能揭开胶布,用手将胶布捏出一个凸出的口子,再粘住膜孔,就形成了一个小通风口。这时,还要加大每袋菌种相互之间的距离,并每天令培育室通风三四次,每次30分钟,促使菌丝生长出银耳。冬季通风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要增加通风次数。

  给培育室通风的日子里,银耳菌丝逐渐纽结为子实体原基,这时候应该加大湿度。不能把水直接洒到菌袋上,可以在菌袋上方铺上报纸,用喷嘴往上面喷水以提高湿度,但也要注意不能让报纸上有积水。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出耳率可以达到100%,出耳时间也会提前。等耳基形成的时候,伴随出现红黄色的水珠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水珠过多也会影响出耳,应该及时除掉,用棉球轻轻擦拭即可。湿度若过大,会导致分化加快,子实体变白,银耳产量降低;湿度若过小则银耳生长缓慢,生出的耳呈黄色;湿度正常,银耳产量高,质量也好。室温保持23~25摄氏度,每天保持10小时的散射光,对子实体的生长非常有利。

  子实体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鲜空气,这时候就可以完全揭掉胶布了,并将膜孔剪大。子实体生长阶段,一定要注意随时观察和注意掌握温、湿度及通风量,根据节气和天气的变化随时调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让结出的银耳保质保量。子实体生长非常迅速,随着它的生长,光照应该逐步加强。光照好的银耳长得肥大、硕白,产量也高。在这个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23~25摄氏度为宜,如果温度偏高,可以采用通风、洒水以及拉大间距的办法来降低温度。

  从耳基出现起大概30天时,银耳就要成熟了。银耳成熟的标志十分明显,耳片充分展开,基本没有黄芯时就可以采收。

  银耳极易受到菌虫害的侵袭,这长期困扰着种植者。在整个银耳的培育期间,一定要当心银耳的菌虫害,菌害和虫害的发生会极大影响银耳的产量。

  银耳的菌害主要指的是绿霉,其症状表现在银耳耳棒的横切面或者其它地方呈绿色。绿霉害轻微时,银耳耳棒的横切面周围呈绿色、中间呈白色的症状,绿霉会分解木材或培养料里面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如果绿霉害比较严重,银耳会发黄、萎缩、生出的耳片小,严重影响产量。绿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空气流通不足、不新鲜造成的。发生绿霉后,要及时用刀将耳棒上的绿霉刮掉,再用0.1%的多菌灵水涂抹患处,或者用浓度为1%的生石灰将其涂掉,同时在培育室内增加通风的次数,绿霉病害就可以消除了。如果不及时处理,绿霉会传染给其它健康耳棒,给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

  虫害主要是螨虫、鱼儿虫、舌蝓、草鞋虫等,其中尤以螨虫居多。螨虫主要以咬食银耳的菌丝和耳根为生,之后耳根将开始发黄,并逐渐变成黑色。此时用手轻轻拉耳根,就可将耳根拉出,并伴有刺激气味,甚至让人脸部出现发痒的感觉,这说明螨虫病害已非常严重。螨虫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银耳生长的自然环境消毒不彻底;二是在生产菌种期间,对菌种选择不严格;三是栽种期间不注意清洁卫生,消毒不严格。发生螨虫病害轻则减产、重则无收,因此在生产银耳种子时,要严格检查菌种里面是否带有虫害,如果带有螨虫一定不能用于生产;其次选择银耳培育室时,不能选择在离住户、猪舍、鸡舍等很近的地方,以避免外界螨虫源的传染。在银耳的整个生产、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消毒,首先用敌敌畏或者其它农药给耳棒进行消毒后才可接种。如果已经产生虫害的,要先将所有发病的银耳采掉,然后用1%的糖醋水把螨虫从耳棒里引出来,再用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将螨虫彻底消灭。

  只要掌握了银耳的培育方法,做好了防治菌虫害的工作,一定就能结出健康肥美的银耳来。银耳的采收也有讲究,一不要割破银耳,二是要在培育袋、瓶里留下耳根,但要把耳根周围的黄褐色斑迹去掉。这样第二茬银耳就能够顺利再生。割耳之后,将培育袋、瓶先干燥3~5天,再加湿管理,30天之后便能采收到第二茬银耳。第二茬银耳的产量一般为头茬的50%左右。

  新采的银耳,含水量很高,要及时晾晒或者烘干,并挖去根蒂。清洗之后,耳基朝下晾晒。通常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晾晒4天左右,或者在晾晒4~6小时后进行烘干。如果碰到连续阴雨天气应该立即烘干,防止霉变。食用了霉变的银耳会引起中毒,后果不堪设想。晾晒烘干好的银耳,就可以进入市场了。

  棉籽壳培育的银耳,每朵直径在10厘米左右,每朵鲜重平均100~200克,个别的可以达到鲜重300克。棉籽壳培育银耳的成功,使银耳不再是专属于皇室的贡品,平民百姓也都可以吃到这个珍贵补品了。

  《棉籽壳培育银耳技术》节选自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制作出版之致富技术光盘。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以出版发行CCTV-7农业节目为主,提供所有栏目影视资源和音视频资料。